警惕那些可导致癌症的病原微生物感染
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23-08-23 14:25   281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措施:控制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、保护易感人群和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
某些癌症的发生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。例如,乙肝病毒(HBV)、丙肝病毒(HCV)的慢性感染可以导致肝癌的发生。同样,人乳头瘤病毒(HPV)的感染可以引发宫颈癌和部分头颈癌。EB病毒(EBV)感染也被发现与淋巴瘤、鼻咽癌和胃癌的发生有关。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则可能引发胃癌。


这些病原微生物会提供癌症所需的某些物质,阻止有缺陷的细胞自杀,并鼓励它们迅速繁殖以形成肿瘤。此外,病原微生物还可能改变宫颈癌、膀胱癌等的基因组,使人细胞中DNA损伤修复机制缺陷,进而导致肿瘤。


积极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原微生物感染能有效地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。

01

乙肝病毒(HBV)和丙肝病毒(HCV)


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是肝癌的重要原因,如果再加上饮酒,肝癌的发生率会大幅度提高。


乙肝患者积极抗病毒除了可以控制病情、稳定肝功,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进程外,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的发生,主要药物有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。但乙肝的抗病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目前还不能根治,需要患者长期坚持。

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,近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,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、或直接抗病毒药物(DAAs)治疗都可能彻底根治感染,从根本上去除肝病隐患。有条件者不要放弃抗病毒治疗。

02

人乳头状瘤病毒(HPV)


宫颈HPV感染率为6.1%~33.5%,女性感染高峰期在18-28岁。大多数HPV感染为一过性,80%的感染者在6-8个月内清除,但35岁以上感染者中有10-15%表现为长期感染。



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始发因素和必要因素。HPV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,HPV 16和18型是高危型的重要代表。HPV16和18型与70%的宫颈癌有关,16型多见于宫颈鳞癌,HPV18多见于宫颈腺癌。

HPV疫苗接种可预防HPV感染、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。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。

03

EB病毒(EBV)


EB病毒(Epstein-Barr Virus)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发现,故以此命名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鼻咽癌患者EB病毒感染率高达90%,故认为EB病毒可能与鼻咽癌发生相关,EB病毒抗体检测是早期发现鼻咽癌的指标之一。EBV感染也与淋巴瘤有关。



虽然,EB病毒感染与这些肿瘤的发生相关,但无必然联系。EB病毒多经口腔、唾液或呼吸道传播,急性感染者应予积极抗病毒治疗,以免转成慢性。

04

幽门螺杆菌(HP)


幽门螺杆菌是唯一能在胃中生存的细菌,目前已明确,其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显著相关,并是胃癌的重要高危因素。幽门螺杆菌为消化道传播,存在家庭聚集现象,人群感染率高达50-60%,治愈后可再次感染。



幽门螺杆菌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可以明确有无感染。目前认为,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需要治疗,强烈推荐治疗的情况是,有消化性溃疡或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,有胃癌家族史也可考虑治疗,其他治疗情况可咨询医生。

05

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


人免疫缺陷病毒(HIV)是艾滋病的病原体,主要经由血液传播、性传播和母婴传播,其中男男同性恋是重要传播途径。人免疫缺陷病毒会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,主要破坏CD4+T淋巴细胞,导致人体难以控制的感染和肿瘤发生。与之相关的肿瘤主要有卡波西肉瘤(发生率为20%—30%)和B细胞淋巴瘤(发生率为5%—10%)。



艾滋病重在预防,一旦感染应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治疗,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;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;提高生活质量;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。

06

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(HTLV)


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(HTLV)可经由血液传播、性传播和母婴传播,静脉吸毒者共用被污染的注射器是主要的传播途径。

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(HTLV)可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并与人T细胞白血病/淋巴瘤相关,男性和女性患者T细胞白血病/淋巴瘤的发生率分别为6.6%和2.1%。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办法,重点在预防。


07

预防病毒感染措施


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措施:控制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、保护易感人群和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

控制传染源:家庭成员发生病毒感染后,建议及时诊治,并采取自我隔离、分餐、分房或分床等措施,以避免病毒传播。


切断传播途径:在接触病毒后,应注意洗手洗脸,避免用手或衣袖直接擦眼睛、鼻子和嘴巴。在传染病高发季节,建议外出时佩戴口罩,并做好必要的防护。此外,注意食品卫生,不吃生食,不与他人共用餐具,并减少人员聚集。


保护易感人群:主要通过及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,根据病毒种类,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。


增强自身免疫力:保持充足的睡眠,适当运动,戒烟限酒,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,注意保暖等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输注细胞增强免疫系统,让免疫系统充分发挥三大作用机制:免疫防御、免疫监视、免疫自稳


a. 免疫防御:免疫防御是为了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,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。异常免疫功能过低或缺乏,而引起免疫缺陷病,或者因为应答过强,或持续时间太长,在消除病原体的同时,也会导致机体损伤或功能异常,发生超敏反应。


b. 免疫监视:免疫监视功能是可以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自身成分,如肿瘤细胞及衰老死亡的细胞。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以导致肿瘤发生和持续性的病毒感染。


c. 免疫自稳:免疫自稳功能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机制,来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,保证免疫功能的正常的进行。当免疫耐受被打破,免疫调节功能紊乱,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。